English

高举星星火炬40年

——写在少儿作曲家寄明歌曲选首发之际
2000-06-01 来源:光明日报 何延虹 我有话说

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怎样诞生的?

有部老电影叫《英雄小八路》,196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,周郁辉编剧。该片的主题歌是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。影片上映之后,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的歌声如大鹏展翅,在全国各地飞扬,歌曲广为流传,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,因此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。1978年,共青团中央广泛征求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后,将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。它的曲作者就是寄明。这歌曲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灵,鼓舞孩子们健康成长,为美好的未来发愤图强。

寄明是位充满母性光辉的作曲家。她是从旧社会污泥浊水中挣脱出的新女性,她懂得什么是真爱,她寄希望于明天,所以改名为“寄明”。

寄明创作的《少年,少年,祖国的春天》(李幼容词)在1976年—1981年全国少儿歌曲比赛中获歌曲优秀奖;1986年又被评为全国红领巾喜爱的歌;1991年第一届“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歌“评比中又以众多选票获奖。这样一首歌曲在社会极大变化的15年中,没有包装,没有着意炒作,竟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、感染力,可见与少年儿童的心灵碰撞产生了多么大的效应!

她写的《浪花亲着我的小脚丫》(陈宏明、王林然词)、《好阿姨》(于元词)、《台钟的声音多么奇妙》(陈克词)等歌曲,节奏、节拍,旋律极具个性,明快、清纯,都和少年儿童的心灵共鸣着,这就是一代代少年儿童传唱的原因。

寄明于1917年出生在苏州城里一个爱好音乐的家庭中,她当时的名字叫吴亚贞。她16岁以琵琶专业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后来又跟俄国教授学钢琴。然而,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,炸飞了她的琵琶,敲碎了她的钢琴。她彷徨过,痛苦过,曲曲折折的人生感悟,使她从大西南辗转到了延安。1942年1月,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也是这一年,重庆的一位爱国人士送给周恩来同志一架德国造钢琴,这可是当时延安的一件稀罕物,谁会摆弄这洋玩意儿?林伯渠同志知道寄明称得上钢琴演奏家,于是把寄明从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调到鲁艺。上级规定,只有三个人有资格弹这架钢琴,其中两人就是寄明和她后来的丈夫瞿维。

那时候的延安胸襟开阔,诚心诚意吸纳百川,欢迎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科学知识,容纳一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士,真是革命的熔炉。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,中华民族音乐之魂《黄河大合唱》(冼星海作曲)、歌剧《白毛女》(马可、瞿维、张鲁、焕之、向阳作曲)等一批优秀作品诞生了。寄明和瞿维都是音乐科班毕业的专门人才。在延安的重大场合的共同演出中,他们把贝多芬、肖邦、韦伯、门德尔松这些作曲家的美妙音乐介绍到延安。

延安的这架钢琴成了“红娘”,瞿维和寄明结成了革命伴侣。

1935年,瞿维和寄明一起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。毛泽东同志亲切地询问他们的情况,寄明回忆道:“当我握住毛主席那双温暖的大手时,内心的激动达到了极点。”尤其当毛主席举出自己深入工农群众后情感变化的实例时,寄明认识到作为知识分子改造自己的必经之路是什么。她走出琴房,热情学习陕北民间音乐,并开始用这古朴的音乐素材,丰富自己的创作。这种深入民间采风的工作精神贯穿了她的一生。

无论是在东北鲁艺,还是在电影制片厂,她都十分重视民间音乐的收集、整理、分析研究。她先后为二十多部电影作曲,如《平凡的事业》、《李时珍》、《金沙江畔》、《鲁迅的故事》、《英雄小八路》等等,她对导演要求音乐的起止认真极了,甚至几尺几格地记清楚,还掐着秒表计算音乐需要的时间。赵丹被她的工作热情所感动,说:“这样又干革命又懂音乐的延安干部才是真正的革命者。”

文化大革命中,造反派把寄明拉到台上批斗,可她坚决不低头,也不说话。她的头被按下,抬起!按下,抬起!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平时谦和温柔,待人厚道的寄明。

在寄明人生旅途最后的13年,脑萎缩开始了,这是老年痴呆症最严重的那一种。开始,她记忆力衰退,什么都用笔记下来,后来,这都不行了。不能走路时,瞿维扶着妻子每天早晚外出散步,逐渐这也不行了。听觉,语言能力丧失还不算完,连肌肉都没有支撑的力量。到1991年,她就像婴儿一样,完全要别人护理了。瞿维和寄明开始共同向命运作抗争,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页。瞿维用自己不屈的坚韧帮助妻子同疾病做斗争,同时亲自编写《祖国的春天——寄明少儿歌曲选》一书。

1993年,也就是寄明生病的第10年,瞿维完成了《黄土情》交响乐的创作。当上海交响乐团演奏此曲时,观众席里许多人流下了热泪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